1234笑话大全

当前位置: 1234笑话大全 > 经典语录 >

珍贵音频:钱学森十年前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

时间:2021-12-18 21:47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每日一笑 点击:
11月6日,钱学森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。这是钱学森同志亲属向钱老告别。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10月31日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。钱学森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、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

    

11月6日,钱学森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。这是钱学森同志亲属向钱老告别。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

 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10月31日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。钱学森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、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,独立研究以及和冯·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,为应用力学、航空工程和火箭、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、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,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、航空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。在工程控制论、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等许多技术领域,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,做出重大的贡献。

    钱学森曾任中国力学学会、中国自动化学会、中国系统工程学会、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、名誉理事长等职。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士,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,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,1991年被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。1999年9月18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授予他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,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特别节目,来缅怀这位人民科学家。

    钱学森原籍浙江省杭州,生于上海市,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,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,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,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,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。1956年,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正式根据其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建议,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,航空工业委员会。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。同年,他授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—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,并担任首任院长,他主持完成了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,并参与近程导弹、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。

    1964年6月29日,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,1966年10月27日,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,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,获得圆满成功。1965年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,建议早日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,并列入国家任务。在以后的岁月中,钱学森为解决人造卫星研制中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。1968年,钱学森兼任中国空军研究院第一任院长,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。

    钱学森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,参与制定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,参与制定的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的规划,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。被人们誉为中国“航空之父”、中国“两弹一星”元勋。

    但他从不成功自满,钱老总说中国两弹研制成功,是中央正确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下面是十年前钱学森老人,接受中央台特约记者王春燕采访的珍贵录音。

    钱学森:那个时候周恩来总理抓我们这项工作,他在突出贡献在什么地方?那个时候他就提出来,做这项工作的16个字方针,16个字就是“严肃、认真、周到、细致、一丝不苟、有错必究”,而且要达到这个要求呢,他又说有三高的要求,三个高字:一个是“高度的政治觉悟”、第二个高是“高度的组织纪律性”、第三个高是“高度的科学性”。

    那个时候大概每个月或者三个礼拜,要开一次向他的汇报会,他的要求很清楚,所有负责各方面、各部分结构的负责人都要来。周总理就坐那里儿听我们的汇报,很细致、很耐心。汇报当中,周总理也有问题要解答。他那个记性非常好,你上一次汇报的数据如果跟你这次汇报数据不一样,他就问怎么上一次你说不是这个数据?所以我们这些人去向总理汇报都要很小心,你上一次怎么说可得记住,这次如果也需要改变的话,为什么改变。这完全体现出来,周总理对这个事情严肃、认真的态度。所以有的时候,到六点还没完,总理就说那就大家在这吃顿晚饭吧,吃完晚饭再继续开会,有时候这个会一直开到10点还不停,11点甚至更晚,一直到会完了,我们离开人大会堂,向周总理说再见的时候,周总理还对我说,钱学森你别太累着,我心真是感动的流泪。我想你周总理比我累的多,他跟我说这样的话。

1960年,钱学森(前左四)在某导弹基地指导工作。 新华社发

1960年,钱学森(前左四)在某导弹基地指导工作。 新华社发

    钱学森是著名理论力学专家,同时作为领导和项目负责人,也主持了多次实验发射,他科学严谨的态度、果断务实的作风成为后辈科技工作者学习的典范。60年代初,一次导弹发射试验在即,弹体出现一个小小瑕疵,到底能打不能打?实验基地司令员、参谋长和钱学森发生了意见分歧,按当时的规定,每次发射报告上必须有三人同意的签字,然后再报请聂荣臻元帅批准,可是司令员、参谋长说不能打,而钱学森说能打,形成相持的局面。

  机关只好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,送给了聂荣臻元帅,聂荣臻元帅在了解具体情况后,很爽快了批准发射,并且取得了成功。

    钱学森:有一次发射以前向我报告了,说这次发射不能进行。我说什么缘故?说导弹箱体圆柱的箱体,他们试验加注的时候不小心卸出来的时候,没有把那个通气的开关关上,所以里头的压力降的比大气还要小,负压了,这样大气把它箱子压扁了一块,那我就要求我说那你让我看看吧。我就爬发射塔上头看去,我看就是箱体扁了,是扁了几个地方,扁了一点,不很严重,看见凹了一大块。

    这个用我从前在国外我做过的工作,就是圆柱箱体的变形跟成后负载的整个理论,是可以扁进去。由于外头压力比里头低,就把它压扁了一点,我说这个没问题,你真正发射的时候,里头要冲压的,把推进剂压上去,一冲压我说这个箱体就会鼓起来,没问题。那其他工程师也不敢讲这个话,因为他们没有像我那样从前做过这个工作。基地发射塔同志更认为靠不住,坏了怎么办。所以第二天要发射了,吵了半天,到晚上他们结论都是一样的,都说扁了一块不能发射,发射到12点以后就要开始动作,所以要不要决定发射,这个时候有一个报告签字决定能发射、不能发射。打的报告是可以发射,下面签字有两个人,两个方面的:一个是负责技术的,一个是负责基地指挥的,基地司令员听了他们发射塔的意见,他不签字。我说那好我签字,我认为可以发射。后来这个情况报告到聂荣臻元帅去,他说钱学森说的可以发射,由他定,因为技术他负责,司令员只要执行当中、操作当中没错误就行了。

    第二天八点钟一发射毫无问题。


(责任编辑:每日一笑)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