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们,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。这里有一把塑料梳子和一些纸后。我先用梳子梳几下头,再把梳子放在纸屑上,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。接着就做了上述实验。大家看纸屑被梳子吸起来了。(演示给学生看)梳子为什么能吸起纸屑呢?原来摩擦会起电。接着板书课题。 语言类学科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。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《灰尘的旅行》一文时,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上空能看什么东西,然后把教室门窗挡起来,用一束电光射进去,再让学生观察,问看到了什么,之后导入新课,效果良好。 运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:首先,实验的设计要巧妙、新颖、有针对性。其次,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,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。 5、利用游戏,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,利用语言、设备、环境、活动、音乐、绘画等各种手段,(包括演讲、小品、歌曲、幻灯、音像等),渲染气氛,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,以激发学生兴趣,诱发思维,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,引起心理共鸣,从而进入学习新课“角色”的一种导课方式。 这种“未入其文,先动其情”的导课方式,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、真切感人,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,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,不能为“景”而“布景”,这样,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。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。例如,讲“热爱社会主义祖国”时,一上课,老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诗《说给母亲的话》播放给学生听:“儿不嫌母丑,祖国,我们不嫌您落后。孩子们都想换上漂亮衣裳,但怎能看到母亲捉襟见肘。……放心吧,母亲,为了您早日康复,我们愿献皮输血;为了您披上华丽的新衣,我们愿日夜刺绣……当您实现四化的时候,我们人人端起飘香的美酒。”美妙的诗句,高冗的音乐,深沉的爱国情,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,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,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。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丰富的哲理,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--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。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,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,感同身受,意识不到是在上课,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,获得知识。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:一是善于创设情境。老师显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、条件,通过引喻、阐释导入新课,但是,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,因此,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,精心组织,巧妙构思,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。二要加强诱导,激发思维。老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,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,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,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。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,一般来说,应以激发思维为主。但是,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,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。 6、故事吸引,启迪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,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。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解释,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,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,集中学生的注意力。 学生在生活、学习中能感受到的实例是很多的。这些实例既有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,也有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;既有影响较大的突发性自然事件、社会变革,也有班级学校里出现的局部事件。老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,且趣味性、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、材料,并以此内容为契机,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。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,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,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,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,激发学习兴趣,因而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。 教学实践中,不少老师创造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优秀典范。如一位生物老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,上课之初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: 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洁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。他在1904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: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,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一夜,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。次日晚上,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,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。是什么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?洁布尔经过认真观察♀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。 又如,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“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”时,一上课,老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:清代康熙年间,大学士张英微服私访到乡间,跟一位正在稻田用稻草捆秧的农夫对对联。农夫先出上联:“稻草捆秧父抱子”,张英百思而无以对答,回家后怏怏不乐,侍女得知后对了出来:“竹篮装笋母怀儿”。讲完故事后,老师借故事内容问学生:“为什么学识渊博的大学士对不出来,而谈不上什么文学修养的侍女却能轻易对出?”经这-问,就引发了学生深思与讨论,随后老师归纳引导:“因为侍女有用竹篮装笋的实践经验,而大学士张英却没有,说明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,……”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课。 如在生物课或自然课要讲自然保护的内容时,可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、臭氧层破坏、森林锐减、江湖污染等问题,并指出这些问题解决程度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,从而导入新课。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我国能够看到的日蚀,一位生物课老师便以这件事来导入新课:“刚才同学们都看了日食现象,可是你们知道直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?”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课堂上来,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,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 再如,化学课“醇类”的教学,一位老师是用宣读新闻导入的: (责任编辑:每日一笑) |